第二百九十一章 句号和开始-《官场预言家》
第(2/3)页
在陈平和萧淑妃的房子里,他们正看着东吴市电视台对于案件审理的报道,看完以后,萧淑妃对陈平说道:“这次的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,这些犯了错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,而张锦池也并没有在这里面动什么手脚。”
“他当然不敢在这里动手脚,”陈平说,“毕竟这个事情已经闹出了太大的动静,他要想在这个时候动手脚,那就只能是给自己找麻烦了。”
陈平说完又叹息了一句说:“不过就是这些人的惩罚稍微轻了一点。”
“那也没办法,”萧淑妃说,“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,像这种工程安全事故,最高也就只能判五年的有期徒刑,而且这还更多的是造成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来量刑的,现在给蒋万全判了三年,已经算是重一些了。”
陈平说:“这我知道,我就是感觉因为他的贪心造成了他人的死亡,一个家庭的破碎,就判三年,有点太轻了一点。”
萧淑妃很能理解陈平的心情,她说道:“的确,不过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,可能是考虑到工程事故的频繁性,总不能每次都从重判罚吧?要不下一次全国人代会开幕的时候,陈平你去北京给全国人大建议建议?加重一下判罚?”
陈平两手一摊道:“我可不是全国人大代表,不过我的淑妃姐你倒是可以竞争一下的,要不然我就代表人民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了?”
萧淑妃伸手点了点陈平道:“你呀!就少把这种重担往我身上背了,既然这个法律这么多年都没有修改过,就证明是肯定有他的用意的,你就别瞎操心了。”
陈平还想说点什么,不过萧淑妃却先说道:“不过比起这个,现在这个事情已经平稳的过去了,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工程的施工逐渐进入尾声,另一些问题就该找过来了。”
陈平点点头,他当然明白萧淑妃的意思,无非就是指会有人来走门路,希望能做一些重工附属产业的生意,并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。
这在全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,像很多一个大国企或者是资源性城市,他之所以能养活几十万上百万的人,靠的就是这种大型项目的上下游产业。而路庄这个获得了中央几百亿投资的大型项目,自然也是有这个能力的。
第(2/3)页